主办单位: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网站标识码:5111000057
蜀ICP备20024040号-1
川公网安备 51110202000199号
在第六个“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6月2日,“峨眉山区域两栖爬行动物保护研讨会”在峨眉山大酒店召开。活动旨在加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峨眉山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快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指导峨眉山保护与发展的实践,让更多科研成果惠及游客。
会上,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工程师蔡波、博士汪晓意,分别作了《峨眉山脆蛇蜥基本情况及区域爬行动物多样性保护报告》和《峨眉山两栖动物多样性与部分濒危物种情况报告》,四川省青少年文联副主席、博物专委会主席刘乾坤和多位专家,就如何进行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保护、传播,以及科研成果如何转化成新的文旅产品等内容,与峨眉山景区规建环保局、旅游文化局、林业水务局以及峨眉山生态环境局等单位负责人进行了互动交流。
峨眉山景区管委会总经济师税尚铭表示,此次峨眉山景区和深圳自然基金会共同举办峨眉山区域两栖爬行动物研讨会,旨在加快构建科研机构参与峨眉山世界遗产保护研究的合作机制,不断丰富峨眉山自然遗产的内涵,提升峨眉山世界遗产保护研究的水平,为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不断的努力和贡献。
据悉,峨眉山因其特殊的地形、充沛的雨量、多样的气候和复杂的土壤结构,处于世界级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目前已知的高等植物达3703种,野生动物超2300种。其中,爬行动物43种,中国特有种10种。
就如何用研究成果指导峨眉山旅游业发展,惠及更多游客,专家给出了新的建议。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工程师蔡波建议,首先要把这个调查再做得更详细一点,做得更仔细一些,峨眉山的生物物种数量就能够增加二分之一或者翻倍,这个事情很值得做。同时,旅游方面多给游客一些指引,比如在哪里能看到报春花或者杜鹃花,哪里能看到峨眉髭蟾,哪个地方哪个季节能看到,让游客的体验更生动一些。(黄秀林 陆江)